3773考试网 - 中考 - 各省中考 - 山东中考 - 济南中考 - 正文

2018济南中考语文大纲及模拟试题

来源:爱考网 [2018-5-13] [微信公众号查成绩:]

济南市2018年中考语文大纲.pdf

1 济南市 2018 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语 文 I. 命题原则一、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(2011 年版)》和济南市教育局颁布的《济南市 2018 年初中学生毕业评价及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》(济教行字[2018]5 号)。二、命题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,考查学生学习语文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,考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。三、命题在 2017 年的基础上保持相对稳定,进一步体现新课程理念,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和引领作用。四、命题力求科学、准确、公平、规范,试卷有较高的信度、效度,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。 Ⅱ.考试内容与要求一、语文基础知识及语言文字运用正确运用语言文字。 1.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.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3.正确使用词语(包括熟语) 4.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.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:语序不当、搭配不当、成分残缺或赘余、结构混乱、表意不明、不合逻辑。 6.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:比喻、拟人、夸张、排比、对偶、反复、设问、反问。 7.选用、仿用、变换句式,扩展语句,压缩语段 8.语言表达简明、连贯、得体,准确、鲜明、生动 9.了解教科书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10.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梗概及写作特色,把握人物形象二、古代诗文阅读掌握教科书中的古代诗文,能够阅读教科书之外浅易的古代诗文。 1.默写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古代诗文 2.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.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 常见文言虚词:而、何、乎、乃、其、且、若、所、为、焉、也、以、因、于、与、则、者、之。 4.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.把握古代诗文的朗读节奏,正确断句 6.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、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等 7.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、语言和表现手法等三、现代文阅读阅读跟教科书难易相当的现代文。 1.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2.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作用 3.筛选文中信息,归纳内容要点,概括中心意思,把握文中作者观点、情感态度 4.分析文章结构,把握文章思路 5.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,品味语言,分析写作特色,领悟作品内涵四、写作能写记叙性、简单的说明性和议论性文章。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。基础等级 1.符合题意 2.符合文体要求 3.感情真挚,思想健康 4.内容充实,中心明确 5.语言通顺,结构完整,详略得当 6.标点正确,不写错别字发展等级 1.素材丰富、新鲜,见解新颖 2.有文采。用词贴切,句式灵活,善于运用修辞手法,文句有表现力 3.有创新。构思新巧,想象有独到之处,表达有创意,有个性色彩 Ⅲ.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考试形式:采用闭卷、笔试形式。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。试卷结构:试卷共分五个大题。题型由单项选择题、填空题、简答题和写作题组成。全卷满分 150 分。 3 IV.题型示例一、(20 分) 1.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.全.正.确.的一项是( ) A.气氛.(fēn) 感慨.(kǎi) 吮.吸(yǔn) 春风拂.面(fú) B.发酵.(jiào) 缄.默 (jiān) 鸟瞰.(kàn) 恪.尽职守(kè) C.窈.窕(yǎo) 弦.歌(xián) 摇曳.(yè) 随声附和.(hé) D.踌.躇(chóu) 造诣.(zhǐ) 苗圃.(pǔ) 脍.炙人口(kuài) 2. 下列词语中没.有.错.别.字.的一项是( ) A.粗犷 家具城 沧海一栗 戛然而止 B.脉搏 名信片 再接再厉 脱颖而出 C.寒暄 口头禅 克不容缓 左右逢源 D.追溯 座右铭 世外桃源 金榜题名 3.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.用.恰.当.的一项是( ) A.面对此情此景,他居然在心里无.动.于.衷.。 B.暑假即将来临,许多资质不全的培训机构如雨.后.春.笋.般冒出来。 C.那一天,阳光明媚,熙.熙.攘.攘.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。 D.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夸.夸.其.谈.,赢得了全体师生热烈的掌声。 4. 下列句子没.有.语.病.的一项是( ) A.由于进攻战术单一,使球队面对强敌束手无策。 B.81 岁的胡院士在摘得山东科技最高奖后,殷殷嘱咐“科技创新还要靠年轻人”。 C.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,他顿时感到身心舒畅。 D.5 月 24 日,大约有 260 多名干部职工在现场聆听了道德模范们的报告。 5.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,不.正.确.的一项是( ) A.《草房子》中秦大奶奶对土地的热爱,执著而动人。 B.《三国演义》中诸葛亮鞠躬尽瘁,最终出师未捷,陨落在五丈原。 C.《简·爱》讴歌了女性对独立平等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。 D.《老人与海》中圣地亚哥一连八十多天出海,每次都划着空船回家,他变得悲观、沮丧。 二、(33 分)(一)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,完成 6~8 题。(共 9 分)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甚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 6.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.误.的一项是( ) 4 A.可爱者甚蕃. 蕃:繁多 B.不蔓不枝. 枝:长枝节 C.亭亭净植. 植:种植 D.陶后鲜.有闻 鲜:少 7.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.同.的一项是( ) A.予独爱莲之.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之.意不在酒 B.濯清涟而.不妖 人不知而.不愠 C.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. 且焉.置土石 D.同予者.何人 陈胜者.,阳城人也 8.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.误.的一项是( ) A.《爱莲说》作者周敦颐。“说”是一种古代文体。 B.本文托物言志,文中称莲是“花之君子”,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。 C.文章以“菊之爱”“牡丹之爱”衬托“莲之爱”,层层深入,意蕴无穷。 D.“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”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。 (二)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,完成 9~11 题。(共 8 分)孟尝君有舍人 ①而弗悦,欲逐之。鲁连 ②谓孟尝君曰:“猿猴错木据水,则不若鱼鳖;历险乘危,则骐骥不如狐狸。曹沫③之奋三尺之剑,一军不能当。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,而操铫耨④,与农夫居垄亩之中,则不若农夫。故物舍其所长,之 ⑤其所短,尧亦有所不及矣。今使人而不能,则谓之不肖⑥;教人而不能,则谓之拙。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。……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⑦!”孟尝君曰:“善。”乃弗逐。(选自《战国策》)【注释】①舍人:侍从。②鲁连:战国时齐国人。③曹沫:春秋时鲁国人。④铫(yáo)耨(nòu):古代除草的农具。⑤之:这里是用的意思。⑥不肖:没有才能。⑦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: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? 9. 用“/”给下面的文字断句。(只.画.一.处.)拙 则 罢 之 不 肖 则 弃 之 10.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。曹沫之奋三尺之剑,一军不能当。 11. 结合文章内容,分析鲁连意在告诉孟尝君怎样的道理。 (三)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,完成 12~13 题。(共 8 分)春 思贾 至 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,桃花历乱 ②李花香。东风不为吹愁去,春日偏能惹恨长。【注释】 ①贾至:唐代洛阳人。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。②历乱:烂漫。 12. 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 ,通过对它们的描写,体现了春天______________的特点。 13. 赏析“春日偏能惹恨长”中“惹”字的妙处。 5 (四)根据原文默写 14.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。(共 8 分,每空 1 分)(1)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, 。” (《论语·子罕》)(2)忽如一夜春风来, 。 (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)(3) ,波撼岳阳城。 (孟浩然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》)(4)四面边声连角起,千嶂里, 。 (范仲淹《渔家傲·秋思》)(5) ,青草池塘处处蛙。 (赵师秀《约客》)(6)无限山河泪, 。 (夏完淳《别云间》)(7)杜甫在《春望》中以花、鸟拟人,表达感时恨别之情的诗句是: , 。 三、(5 分) 15. 在中华民族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,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、历久弥新,始终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。请按照要求完成以下题目。(1)孝亲敬长,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请仿照画线句子,将文段补充完整。孝亲敬长,就是耐心倾听双亲长辈的教导,就像鱼儿一直倾听溪流的歌唱;就是真诚回馈双亲长辈的恩泽, ;就是全力实现双亲长辈的期望,就像江河奋力前行终成海洋的宽广。(2)某校开展“优良家风,我传承”的活动,请你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。上联:长 辈下联:子 孙 心 领 神 会 承 家 风四、(32 分)(一)阅读下面的文章,完成 16~18 题。(共 12 分)呦呦之蒿,中国神药 ①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蒿”,这是《诗经》中的句子。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,有谁能想到,这句诗竟然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?名字来自《诗经》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,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“神药”青蒿素,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“青蒿素之母”,也因此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、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,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。几千年来,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。自 1878 年发现其“真凶”——疟原虫开始,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“攻坚战”。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,从古代医书《肘后备急方》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:“青蒿一握,以水二升渍,绞取汁,尽服之。”医书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,会散发出一种奇特的香气,常生长于低海拔且湿润的地区。屠呦呦突破以往的研究瓶颈,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,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,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——青蒿素。 6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。进入人体后,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、线粒体、内质网,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,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,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,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。正是这一治疟原理,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“天然克星”。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,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。中国发现青蒿素时,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——化学合成的甲氟喹,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,产生了耐药性,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。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,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。 1976 年 1 月,柬埔寨爆发疟疾,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,疫情一时难以控制。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,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。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。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,近几十年来,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,但收效甚微。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,但回报率过低,目.前.难以形成产业化。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。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“神药”,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。未来,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,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,更好地为人类造福。(作者:杨先碧,文章有删改) 16. 阅读全文,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“中国神药”青蒿素的。 17.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,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。 1976 年 1 月,柬埔寨爆发疟疾,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,疫情一时难以控制。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,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。 18. 阅读第⑤段,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。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,但回报率过低,目.前.难以形成产业化。(二)阅读下面的文章,完成 19~22 题。(共 20 分)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①母亲真的老了,有点像孩子般缠人。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。她耳朵有点背,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。其实母亲也没什么事,只是问我是否安好。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,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。有时我忙,就会打断她的话,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。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,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。 ②这一天,母亲又来电话,除了问好外,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。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,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,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,这时的最新鲜。小时候,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。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,您都八十多岁了,千万不要去采野菜了,我会不放心的。母亲答应得很痛快。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,有人叩门,打开门见是母亲。她脸上汗津津的,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。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,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。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,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 7 菜,看不出一丝倦意。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,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,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。她说,快吃吧,还温和着呢。我怎么也想不到,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,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,顶着晨星点灶火,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,搭乘公共汽车,颠簸几个小时,给我送来。在世上,凡是有母亲的地方,就会有奇迹。 ④母亲真的老了。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,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。母亲也有青春,只是离今天很远。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,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。那长裙依旧如新,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.老。腰弯了,头发白了,白得像天上的一片云。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,长在稻花乡里。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。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,桃花就开了,开着开着,桃花就落了,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,就像流远的岁月。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,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,不等熟透,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。那味道酸酸的,就像那时候心酸的日子。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的家务活,有一手好针线,成家后很是勤俭。在那艰苦的日子里,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。父母感情很深,生活得很和睦。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上了重病,离开了人世。母亲开始独自生活。我担心她孤寂,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。可她不肯。她说,她能自理,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。我给她请了保姆,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。 ⑥忽然想起,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。我急忙打电话过去,多次无人接听,我有了不祥之感,乘夜车就往家里赶。赶到家里时,见母亲躺在床上,额头敷着毛巾。邻居大婶告诉我,母亲发了两天烧,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。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,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枯枝一样干瘪的手。母亲问我,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?我摇摇头。她告诉我,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、永远不得病,如果有可能,让她代替我老、代替我生病,她也乐意;就是走了,也不扰动我,一个人悄悄地去找我的父亲。我听着,心被刺痛,泪如泉涌。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,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。 ⑦往后的日子里,每天上午九时左右,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,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,问候她是否安好。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,虔诚地半张着嘴,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。这个时候,我真的很温暖。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片阳光…… (作者:李云迪,文章有删改) 19. 文章以“最温暖的一片阳光”为题目有什么好处? 20. 品味语言,回答问题。(1)从人.物.描.写.方.法.的角度,赏析第③段画线句。她脸上汗津津的,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。(2)结合语境,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。那长裙依旧如斯,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.老。 21. 结合第③段内容,谈谈你对画线句“在世上,凡是有母亲的地方,就会有奇迹”的理解。 22. 文章在构.思.和写.作.方.法.方面富有特色,请结合文章内容,就其.中.一.点.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。 8 五、(60 分) 23. 按要求作文。 “醒”,一个有温度的文字:山朗水润,万物苏醒;声声叮咛,爱的唤醒;点滴感悟,心灵觉醒;鉴往知来,值得我们警醒……醒来,是一种姿态,是一种对过往的反思,是一种成长。请以“醒来”为.题.目.,写一篇文章。要求: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,写你最熟悉的内容,表达你的真情实感;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、人名,如需要,可用“××”代替,否则扣分; ③不得抄袭; ④不少于 600 字(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 20 行)。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、(20 分) 1.B 2.D 3.C 4.B 5.D 评分意见:每题 4 分。二、(33 分)(一)课内文言文阅读(共 9 分) 6.C 7.B 8.D 评分意见:每题 3 分。(二)课外文言文阅读(共 8 分) 9.拙 则 罢 之/ 不 肖 则 弃 之评分意见:本题 2 分。 10.曹沫举起三尺长剑,(即使)一支军队也不能抵挡(他)。评分意见:本题 3 分。重点词“奋”“当”翻译正确,且语句通顺即可得 3 分。两个重点词的翻译,错一个扣 1 分。 11.示例:鲁连运用类比(或者比喻)的方式,说明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(或: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;知人善用)的道理。评分意见:本题 3 分。结合文章内容占 1 分,道理占 2 分。 9 (三)诗歌阅读(共 8 分) 12.示例:草、柳、桃花、李花 示例:春意盎然(生机勃勃)评分意见:本题 4 分。第一空写对写全得 2 分;第二空占 2 分。意思对即可。 13. 示例一:“惹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,将春日人格化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,产生度日如年之感,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。评分意见:修辞手法占 1 分,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占 3 分。意思对即可。(四)根据原文默写(共 8 分,每空 1 分) 14.(1)不舍昼夜 (2)千树万树梨花开 (3)气蒸云梦泽 (4)长烟落日孤城闭(5)黄梅时节家家雨 (6)谁言天地宽 (7)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评分意见:本题 8 分。每空 1 分,填写正确且无错别字方可得分。三、(5 分) 15.(1)示例:就像花儿美丽绽放回报雨露的滋养评分意见:本题 3 分。关注句式、修辞和内容。(2)示例:长辈言传身教明祖训评分意见:本题 2 分。句式内容吻合即可得分。四、(32 分)(一)(共 12 分) 16. 示例:①青蒿素的发现和提取;②青蒿素的治疟原理;③青蒿素的治疟效果显著;④青蒿素的局限和不足。评分意见:本题 4 分,每个要点 1 分。 17. 示例: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。列举了青蒿素挽救大批柬埔寨疟疾患者的事例,真实具体地说明了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,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。评分意见:本题 4 分。说明方法占 1 分,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 3 分。 18. 示例:“目前”是当前的意思(或:从时间上加以限定),说明到现在为止人工合成青蒿素还难以形成产业化,以后能否形成产业化还是未知,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。评分意见:本题 4 分。解释词语占 1 分,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 3 分。(二)(共 20 分) 19. 示例:本文主要讲述了母亲给“我”打电话以及送蒸菜的事情,表达了母亲对“我”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“我”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。题目不仅运用象征手法,用“最温暖的一片阳光”象征母亲、母爱,而且与文章结尾相呼应,突出了母爱的伟大。评分意见:本题 4 分。概括文意占 1 分,主旨占 1 分,题目所用手法及作用占 1 分,结构特点及作用占 1 分。 20. (1)示例: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,写出了母亲着急赶来给“我”送蒸菜时的样子,表现了母亲对“我”无微不至的关爱。评分意见:本题 3 分。描写方法占 1 分,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 2 分。 10 (2)示例:洗,是“冲洗”的意思,在这里是指母亲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变老,巧用动词,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岁月的无情以及“我”的伤感。评分意见:本题 3 分。解释词语占 1 分,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 2 分。 21. 示例:只要有母亲在,就会有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发生。文中是指母亲不顾年老体衰,克服重重困难,采摘野菜并做好美味的蒸菜给“我”送来,令“我”震撼。这句话体现了母爱的伟大,表达了“我”对母亲的感激之情。评分意见:本题 5 分。句意占 1 分,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 4 分。 22. 示例一:对比的写法。如文章开篇写母亲主动给“我”打电话和结尾“我”主动给母亲打电话形成对比,更好地突出了“我”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,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。示例二:插叙的写法。文章插叙了母亲过去的生活经历,使文章内容充实,使人物形象丰满,突出母亲一生的艰辛,更为真切感人。评分意见:本题 5 分。见解占 2 分,结合内容分析占 3 分。允许有创新发现,言之有理即可。五、(60 分) 23.评分意见略。

微信公众号查成绩: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,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;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fjksw@163.com,我们将会及时处理。

您可能喜欢的文章

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申明网站导航手机版

© 2004 - 2018 3773考试网(琼ICP备12003406号 闽ICP备08106227号)

本站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,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: